曾經備受爭議的70、80后,如今也開始為人父母了,在50 60們看來是蜜罐里泡大的70后、80后們,能否教育好他們的下一代呢?
“00后”:出了校門就進培訓班
“早上6點半起床,在幼兒園上英語、寫字、算術、閱讀等課程,下午參加幼兒園的國際跳棋班;放學吃過晚飯后轉場參加繪畫或者音樂啟蒙班;周六、周日一大早,參加鋼琴和舞蹈興趣班!边@是家住武漢武昌區的4歲半女孩玉玉一周的生活安排。
“玉玉今年才開始報名上培訓班,已經晚了,而且她才報了5個班,比起身邊一些孩子,并不算多!庇裼竦哪赣H、武漢某大學教師李清說,“和她一個學校的孩子,上的興趣班比她多多了,而且5歲、6歲就參加各種考級!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的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前啟蒙教育和特長培養,似乎多花些錢,讓自己的孩子起跑早一點、多掌握一門特長,便多一份讓孩子今后脫穎而出的籌碼。英語、奧數、舞蹈、鋼琴、書法、繪畫……五花八門的培訓班像一座座大山,壓在“00后”稚嫩的肩膀上。
“我是家里累的人!”玉玉經常向父母嘟囔著。每天在學校、培訓班、家三點之間游走,“00后”們身心俱疲。據2009年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布的藍皮書稱,北京小學生的日均課后作業量偏大,睡眠時間不足,有近2/3的學生達不到國家規定的10小時睡眠標準。
更令人擔憂的是家長不尊重科學規律的培養方式。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幼兒學習舞蹈佳時間是在4歲半以后,違背這個生理規律,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很大損害。但現在,一些孩子剛過3歲,便被望子成龍成鳳心切的家長送到舞蹈班強行訓練。
沒有選擇權利的“00后”,只能被動接受父母安排,而由此引發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嚴峻。據一項2004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約有20%的兒童出現抑郁癥狀,其中4%為臨床抑郁,即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癥抑郁,其主要原因來自學習壓力過大。
“從大人的角度看,小孩子不用上班,無論去學校還是培訓班都是玩,根本沒有什么壓力,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成都從教10年的幼兒園老師吳婕說,“孩子們的書包變成了拉桿箱,‘小眼鏡’越來越多。雖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他們的幸福感卻不斷下滑,心理問題正趨向低齡化!
“獨一代”父母:焦慮又無奈
“看著孩子學得累,其實我的心比她還累”。很多“70后”、“80后”家長承認,之所以“瘋狂地”給孩子報班,根本原因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心理焦慮。李清說,自己初的想法是讓女兒自由、快樂地成長,所以,長期以來她對玉玉是持著一種“放養”態度,沒有送去上任何親子班或者興趣班。等玉玉長到4歲,她開始發現差距了:別的孩子會彈琴、會跳舞、會寫書法,玉玉卻什么都不會。
“幾年時間,證明我女兒就是瞎玩,沒有玩出任何成果來!崩钋逭f,“家長之間會比較,老師會格外地經?洫勀切┯刑亻L的孩子,這些逼得我不著急都不行。”
但事實上,真正迫使他們焦慮的,是孩子在擇校等現實問題面前的“競爭力”。雖然我國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學生應根據戶籍所在地就近入讀小學、初中,而現實情況是,經過選拔考試,學生可以到戶籍所在地之外的重點學校就讀。很多父母的想法是:讓孩子在學前掌握一些藝術、體育特長,上小學后再參加數學、英語等科目培優,在競賽中獲一些獎,考進重點學校就容易了。
這些“獨一代”父母們談起孩子的學習問題如數家珍,但每當問到孩子由誰照顧、平時如何和孩子交流等問題時,便會顯得底氣不足。不少父母把孩子的培訓班學費一交,把孩子往爹媽跟前一送,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60歲的西安市民陳國勝告訴半月談記者,他的女兒是獨子,從小嬌生慣養,孫子出生后,一直由他們老兩口照料。“孫子曾經跟他爸媽住過一段時間,結果,他媽媽連續晚上加班,他爸爸愛打游戲,孩子很聰明,沒幾天就成打游戲的‘野’孩子了。”
“雖然‘80后’父母工作忙,與孩子相處時間較少,但我們也有自身優勢,比如文化程度高、眼界寬,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教育方法比老一輩人更細致、更科學!睆V東啟德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員工何莉說,“我們也有無奈。我們并不希望孩子光被家人寵著,也想安排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學習相處和分享,但現在出了門就是水泥鋼筋的高樓,很難找到同齡的玩伴!
專家:本末倒置會給兒童留下終身陰影
2009年,貴陽市南明區教育局發出緊急通知,叫停區屬各類幼兒園在園時間開辦收費興趣班及自辦收費實驗班,不料卻遭到不少家長的議論甚至抵制。“當時有家長天天打電話,說要投訴我們教育部門,還有親自上門來‘理論’的,我們壓力非常大!蹦厦鲄^教育局副局長肖潤說,“現在,我們的做法已經得到家長、學校的理解和接受!
肖潤認為,盡管如此,社會大環境和中考這根指揮棒卻沒有變。她說:“幼兒園容易減負,但兒童面臨著小升初,管理部門對小學生的各項減負措施,相當意義上只是迫使各種興趣、培優班從地上轉向了地下!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張繼波在接受半月談記者采訪時指出,“獨一代”雖然經濟實力強,但受制于自身、家庭、社會等因素,對“00后”的教育存在著“智力上支持,人格上無力”、“重智育輕德育”等問題。
張繼波說,當前“00后”所面臨社會環境與“獨一代”父母完全不同,他們處于家庭“財富漏斗”下端,可以輕松獲得多的財富資源,這樣的經濟結構容易讓孩子不懂得奮斗和珍惜;而兒童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從過去的“自上而下”轉變為“四面八方”,決定了對“00后”的教育難度勢必增大。
“我們的教育需要去掉功利化,即教育的根本目標不是培養各種什么‘家’,而是身心健康、學習能力強、敢于克服困難、能夠與他人團結合作的全面發展的個體。即使要培養孩子的特長,也應該建立在興趣愛好的基礎之上。”從教30年的貴陽市第一幼兒園園長張文說,“我們的教育實踐證明,家長迫使孩子提前起跑未必意味著日后成功,扼殺兒童的天性卻可能帶來終身的負面影響。”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睆埼恼f,兒童階段是形成品格的重要時期,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的基礎,作為家長不應該將此本末倒置。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仍在做甩手掌柜的“獨一代”們應該盡快挑起自己的家庭職責,為孩子做好榜樣,全力配合學校教育。
肖潤說:“從長遠來看,要構建社會的和諧,德育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政府、家庭和社會必須達成共識,改變‘智力教育你追我趕,道德教育往下滑坡’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