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每天早上,六點多醒來,我的頭腦里反復出現這句話。小小的空間里,裝滿了我無法實在的理想。小小的房間里,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大學穿的衣服、課本,值錢的東西便是陪伴了我四年的舊電腦。望著班駁的白色墻壁,心在感嘆,希望今天又是好天氣。
刷了牙洗了臉換上大學穿過的舊衣服就出門,騎上5分鐘的自行車到學校的飯堂吃早餐。
沒想到大學四年畢業后,我竟然還留戀學校的生活。在工作了半年后,我越來越不適那個叫“房地產策劃”的工作,沒日沒夜的加班、修改方案,寫慢了或寫不好就要給領導批評,而付出的汗水和時間居然與收入不成比例。代理公司的老板太摳門,對新入公司的員工待遇太苛刻,那個代理公司的文員工資都比我強。外面物價又高、工資低,工作后第三個月,我干脆搬到大學附近居住。這樣一來,光是房租可以省下好幾百。
這個社會太殘忍,我無法適應,第六個月后我干脆辭職,希望來年能考上研究生。
二
畢業后住在大學附近,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相反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象我這樣畢業后還蝸居在大學附近的大學生倒不少。就業無著落、未按時畢業、考研復讀、考公務員、創業、也有一些自由職業者;也有部分同學有工作卻享受學校周邊的配套或房租低住下來的,也有少數同學戀校留下來的。有時候。我挺羨慕那些家境較好又不為生活愁的同學,因為不想那么早參加工作而在學校附近繼續享受大學的輕松生活,不用為吃飯煩惱,不用為工作憂愁,也不用為未來發難。
而我,光是考研已經讓我抓狂。
為什么我寧愿選擇在學校呆而不愿意回家呢?回家雖然可以省去兩百塊的房租,五十塊左右的上網費水電費,還有兩三百的生活費。但家里的條件沒有學校優越。家在農村,回去肯定要到處務農,還有,要是給鄉親知道我大學生居然收入微薄、還失業,那不是很丟臉嗎?再者,靠近學校,學校有學習的氛圍,比家和社會更適合學習,食堂衛生且實惠,圖書館資源豐富、聯系老教授、同學方便、考研信息齊全……這才是我想要的。
三
住在學校附近的大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的故事,就是為了明年考上研究生,回到自己熟悉的學生生活去,回到一個清凈的環境去。
每次去飯堂吃飯,總會碰上幾個熟面孔,久而久之就會互相點頭當打了招呼。但我很少主動去問他們的名字或主動攀談起來。留守在這里的同學,無非是在學校里才能找到歸屬感。住在我附近,我就知道有那么三個人,其中一個叫亮亮的男同學,他是和另一個同學合租一個很小的房間,我有點同情他,畢業大半年了,他居然還找不到工作,看他的郁悶樣,我都感到難過。有幾次我都安慰他“先干著吧,不管做什么”。還有一個叫林小鈴的女生,考了兩次研究生失敗后,為第三次考上公費研究生而努力。還有一個讀土木工程的本科生,因為掛了一門功課而延遲畢業,無奈蝸居在這里的。
我找了一個兼職,就是在麥當勞做兼職,一個月下來有六七百。加上以前一點積蓄,比不少同時或前一年畢業的大學生要好許多了。
每天,騎單車晃在校園熟悉的路上,看著熟悉的場景,吃著食堂的廉價飯菜,打著開水房的熱水,我就很安心。
四
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詢問房源消息。雖然在校的情侶不少,但畢業生也多。有些房東看到客源那么豐富,還提高了房租。這對還在為失業抓狂的同學來說,簡直就是五雷轟頂,只好兩個或更多人合租一間。
我的生活很簡單,雖然畢業快一年。除了兼職,就是自學了。我還經常在學校里“蹭課”,偽裝下在校大學生,這讓我既回味又欣慰。現在,我每天象在校的大學生一樣,勤快地去教室占位置;遇到合適的課程,便積極參與討論,公共課沒人會追問你是哪個專業哪個班級。我也積極與教授交流,也常常去圖書館翻閱資料只要對我考研有利的資源,我都不會放過,何況這些資源是免費的。
在學校附近住,所有的費用幾乎是低的。在學校的飯堂吃飯,2到3元就可以吃的飽飽的,營養也充足,有時候給自己加加菜,當作鼓勵自己!為目標加油!在學校打籃球,不愁找不到伙伴,隨便湊進去就是一隊了,而且不用給場地費。在學校的周邊的小商店,買什么都很方便,東西都還很齊全,而且東西也不會太貴。還有兩項免費的娛樂活動,就是,一是學校搞的各種活動、表演,二是露天放的電影,基本都是不用花錢又能買享受的。
雖然我看起來和在校的大學生沒什么區別,但我和他們不同的是,心態。我的壓力很大的,萬一考不上研究生,未來真的很迷茫。心里的不安感不斷擴大,只好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不斷鼓勵自己,
五
其實我都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會淪落到喜歡群居學校附近這種地步。是學校的生活方式有吸引力,還是社會各方壓力導致的?
后來無意在一個課堂上,一個教授說起了大學生目前的一些現狀。我終于知道自己的族類,原來我是所謂的“校漂族”,就是指那些畢業后仍學習、生活在校園附近的大學生。 幸好我是教授口總所說的主動選擇的類型。
我有比較明確的規劃,想考研、想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充實自己。但第二類就是被動留守的。他們都有不同的情況,比較明顯的是,一些同學是遇到困難、挫折,采取了這種回避的態度面對新生活;另一些是對生活對工作對社會期望值過高,無法承受現實和夢想的落差;還有一些是對復雜的人際關系采取逃避的態度……
未來真的很迷茫,我不知道以后會怎樣。但我怕長久下去都會對學校產生依戀,變成了一種依賴。
生活真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