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2歲的他,是北京北安時代電梯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當家人,公司有員工1000余名,固定資產(chǎn)8000萬元。公司參建的 “鳥巢”、三元橋遠洋新干線、崇文區(qū)友誼醫(yī)院等工程獲得了多項優(yōu)質獎項。他,主演了我國第一部全景呈現(xiàn)中國農民工生存狀況和奮斗史的勵志電影 《夢想就在身邊》。
他就是來自河北省館陶縣宋爾莊村的創(chuàng)業(yè)者——譚雙劍。
16歲那年,譚雙劍獨自登上前往北京的火車,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路。
初到京城,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找工作。3天后,在一家小電子廠門口,排了幾個小時隊的譚雙劍終于等到了一次面試的機會。
“學歷!
“上過一年初中!
對方白了他一眼: “上完高中再來吧!”譚雙劍立即被后面的人推搡開了。
“之后我又找了多家工廠面試,均因學歷、工作經(jīng)驗等原因被擋在了門外。”不服輸?shù)淖T雙劍并沒有氣餒,后在香山腳下的一個建筑工地上謀得一份工作。
有一天在頂樓干活,譚雙劍注意到幾位電工正在安裝一根粗大的 “天線桿”。好奇的他上前詢問,才知道這叫避雷針,城里幾乎每幢樓房都有。譚雙劍暗自揣摩起來:如果能掌握一點技術,至少比當小工有前途啊。
打那以后,只要電工干活兒,譚雙劍顧不上吃飯,帶上安全帽就跑去看人家怎么操作。由于不時得到一些指點,一來二去,火線、地線、零線、總閘、電門……譚雙劍漸漸入了門。到了這年年底,許多工人回老家過年,電工緊缺,初步掌握電工技術的譚雙劍便主動請纓。幾天后,他便能獨立操作,工資比原來高出不少。后來,譚雙劍遇到了恩師——電工師傅王德才。 “我發(fā)現(xiàn)有位師傅年紀大了,手腳不太麻利,于是一有時間我就跑過去給他幫忙,討教電工知識。”譚雙劍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把線路設計記錄了下來,邊干邊學。 “我還央求王德才師傅教自己,一開始人家不愿意,但耐不住我老纏著。久而久之,師傅覺得我挺勤快也能吃苦,終于答應收我當徒弟!弊T雙劍一邊向老師傅請教,在實踐中摸索,一邊向同事借來電工專業(yè)教材,又從書店買回電工書籍,開始自學。當別的工友靠打牌、聊天消磨時間時,譚雙劍往返夜校,伏案自習;當工友都早已入睡,他還捧著書本挑燈夜讀。兩年多時間,譚雙劍陸續(xù)拿到了建筑行業(yè)中的項目經(jīng)理證、工長證、工程師證等證書。
1999年,譚雙劍考取了行業(yè)認證的高級電工證書。這年冬天,公司承接了國家氣象局的一項弱電工程。剛去不久,配電柜安裝出了故障,大家被難住了。就在此時,譚雙劍說 “讓我試試”,自告奮勇地站出來。他從源頭查起,順藤摸瓜找到了故障所在,又連夜維修起來……20個小時以后,故障終于排除。
“要說轉折點,還得說2001年!弊T雙劍說, “那一年,夢想照進了現(xiàn)實!
在北京西客站工程上,項目經(jīng)理問他: “交工時間緊,你能不能湊點人?”單槍匹馬的他一口應下,連夜湊齊30人,第二天就進了工地。其實譚雙劍心里也沒底,但這是他攬到手的第一個工程,既然答應了人家,就要把活干好。在工棚里,譚雙劍經(jīng)常愁得整晚睡不著覺。工友勸他說: “要是真的不行,咱就退出算了!弊T雙劍卻堅決地說: “不行,只要我不倒下,這個活就不能塌下!彼膭畲蠹遥骸皠e人不干的活咱干,別人睡覺的時候咱不睡,一定能按時交工!苯K,譚雙劍和他的工友如期完成了工程。
2002年,譚雙劍組建了自己的施工隊,專門承接電路電氣工程。之后,員工越來越多,工程也越接越大,F(xiàn)代城、東方廣場等,都留下了譚雙劍的身影,一些工程還得了優(yōu)質獎。
2005年年初,經(jīng)過層層篩選,譚雙劍率領他的團隊開始奮戰(zhàn)在 “鳥巢”。每次到施工現(xiàn)場,譚雙劍都要關掉手機,專注于現(xiàn)場每一個細節(jié)。工程建設關鍵階段,譚雙劍每天忙得連頭都顧不上洗。2007年年底,譚雙劍承攬的弱電工程順利完工。作為一名建設者,他的名字被刻在了紀念柱上。2008年8月8日,譚雙劍應邀到 “鳥巢”觀看奧運會開幕式。
談到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譚雙劍說: “我想告訴青年朋友,現(xiàn)在農村條件越來越好,不出家門就能學到一門技術。所以你即便榜上無名,只要肯吃苦,善動腦,腳放正,也一定能走出一條星光大道!夢想,其實就在你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