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采集有關自變量和因變量資料的調查研究是(A)。
A因果關系調研轉 B描述性調研 C預測性調研 D探索性調研
2、屬于書面調研報告的主要內容(C)。
A調研的時間進度 B調研的內部因素 C調研的方式方法 D調研的外部因素
3、目前我國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基本原則是(C)。
A確保質量 B降低成本 C雙向選擇 D德才兼備
4、信息具有滯后性的原因是(B)。
A信息流總落后于資金流 B信息流總落后于物流 C物流總落后于信息流 D資金流總落后于信息流
5、信息的準確性的另一個含義是(A)。
A同一信息具有統一性或性 B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性 C同一信息具有性或連貫性
D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連貫性
6、企業管理體制中的“制”指的是(A)。
A企業組織的無形部分 B中層管理者之間的關系 C不同管理單元的溝通
D決策層對整個企業的控制力
7、企業組織的層次與管理幅度的關系是:管理幅度越大,管理的層次(B)。
A越多 B越少 C可能多可能少 D不變
8、在工作豐富化過程中,應考慮的因素有(A)。
A多樣化和任務的整體性 B多樣化和任務的協調性 C任務的整體性和任務的趣味性
D多樣化和任務的趣味性
9、崗位設置的基本原則是(C)。
A因人設崗 B因制設崗 C因事設崗 D因利設崗
10、企業各部門對員工的補充需求量主要包括(A)。
A由于實際發展所必須增加的人員和由于“自然減員”所需補充的人員
B由于企業經濟性裁員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員和由于“自然減員”所需補充的人員
C由于實際發展所必須增加的人員和由于企業經濟性裁員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員
D由于勞動力價格下降所增加的人員和由于企業經濟性裁員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員
11、人員招聘的終目的是(D)。
A保證組織有足夠的人力需求 B選擇素質高、質量好的人才
C招聘到優的人才 D達到組織整體效益的優化
12、人員配置的根本目的是(A)。
A使得個人能力水平與崗位要求相適應 B為任何人找到和創造發揮作用的條件
C通過個體之間取長補短形成整體優勢 D保持所有員工的身心健康
13、招聘一般專業技術人員通常采取的(B)途徑
A獵頭公司 B人才交流中心 C熟人推薦 D大學校園
14、以下關于推薦法的闡述中,不正確的是(C)。
A使用推薦法招聘成功的概率較大 B使用推薦法招聘對候選人的情況比較了解
C使用推薦法招聘成本較高 D使用推薦法招聘人員素質高,可靠性強
15、與簡歷相比,單位設計的申請表往往(D)。
A沒有統一的標準 B沒有簡歷有效 C增加預選的時間 D有利于準確了解候選人的信息
16、面試開始時應從應聘者(A)開始發問。
A可以預料到的問題 B預想不到的問題 C難于回答的問題 D簡歷中有疑問的地方
17、在應聘人員較多的情況下,為了在短時間內篩選一部分人員好采用(B)。
A面試 B筆試 C情景模擬 D心里測試
18、一般來說,(D)不適于采用情景模擬測試方法進行挑選。
A服務人員 B事務性工作人員 C管理人員 D技術操作人員
19、心理測試的結果是對應聘者的(D)的一種評定。
A智力水平和個性差異 B智力特征和發展潛力 C能力特征和個性差異 D能力特征和發展潛力
20、通過計算(B)可以分析招聘信息發布的效果。
A招聘單價 B應聘比例 C招聘完成比例(超額完成) D錄用比例(素質高)
21、在考察應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經驗時,好根據(C)。
A應聘職位要求進行假設式提問 B應聘職位要求進行清單式提問
C應聘者過去工作行為進行舉例式提問 D應聘者過去工作行為進行開放式提問
22、招聘會的組織能力如何,社會影響力有多大,指的是(A)。
A招聘會的檔次 B招聘會面對的對象 C招聘會的組織者 D招聘會的宣傳
23、確定員工發展目標時應把其(A)作為重點考慮。
A個性 B共性 C可塑性 D成長性
24、檢測受訓者對培訓的參與熱情和持久性,可了解受訓者對培訓項目的(B)。
A接受程度 B認知程度 C抵觸程度 D把握程度
25、在公司大規模投入資源前可通過(A)的培訓,評價一小部分受訓者所獲得的收益。
A實驗性 B操作性 C技術性 D練習性
26、對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進行分類,要求各類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有(A)。
A類似性 B一致性 C多樣性 D特殊性
27、(B)用來評價技術或運動技能以及行為方式的水平。
A認知成果 B技能成果 C績效成果 D情感成果
28、(B)是一種原始、基本的需求調查工具之一,其優點在于培訓者與培訓對象親自接觸,對他們的工作有直接的了解。
A問卷法 B觀察法 C訪問法 D記錄法
29、為了保證培訓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對培訓進行(D)監控和評估。
A部分 B整體 C階段 D全程
30、通過(C)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負責培訓的人員安排各項訓練活動的先后次序。
A問卷調查法 B集體訪問法 C工作盤點法 D績效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