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育將在國內部分地區進行課程實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幼兒教育,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資源。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不久前舉行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戰略,發出了“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員令,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使命。如何在少年兒童的心靈里植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如何體現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通過出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小學實驗教程”踐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走出困繞文化和教育領域多年的破題之旅。
本世紀以來,更多的有識之士將目光聚集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主題,各地區中小學大部分學校開設了校本文化研究課程,其中很多學校正嘗試以“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切入點。實踐證明:自啟蒙教育階段便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導兒童樹立正確、高尚的道德觀念,并為青少年建立正確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大凡接受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對待家人,以誠信對待朋友,以道義對待取舍,以仁愛對待社會,以厚德對待萬物,并以“慎獨”之心保持其質樸的生活態度。基于當今青少年德育教育和校本文化研究的實際需要,在“十七大”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指導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于今年秋季推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于12月9日在河北省鹿泉市課題實驗區舉行了隆重的項目啟動儀式。
此套讀本共18冊,覆蓋學前教育階段和基礎教育階段1—9年級。課程實驗在教學理論和實驗方法兩個方面提出了新的觀點。首先,此套圖書明確提出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完美人格教育”,即希望青少年通過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具備“良好的行為規范,高雅審美情趣,質樸道德操守,深邃哲學思想”。編者認為,傳統經典傳承應與高雅藝術研修并重;強調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應與當代幼兒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相結合,著重說明它培養的是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感和的人生價值取向。在教程內容編排方面,強調傳統文化思想與民俗文化藝術兩條紅線并行發展:既選取了《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中國古典詩詞欣賞》(詩卷與詞卷)以及《論語》《孟子》《孫子兵法》《大學》、《中庸》《道德經》等經典讀物,又在每冊書中加入了“民俗文化與藝術”教學模塊。此模塊內容分別有《中國傳統歷法與節日》《中醫與兒童保健》《中國茶文化》《中國年畫欣賞》《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欣賞》《中國傳統音樂欣賞》《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欣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欣賞》《中國古典建筑美學欣賞》《中國玉文化欣賞》《中國瓷器文化欣賞》《中國明清家具欣賞》等常識性內容,讓學習者在接受古老的優秀傳統思想導引的同時,接受博大的中華文化與藝術的雙重熏陶,其課程結構可總結為“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以達到“滋養其文化內涵,培育其民族認同,引導其審美情趣,指導其和諧人生”的目的。另外,教程在每課內容中增加了“漢字字體識讀”模塊,每節課介紹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并附說文解字的相關詞條,這是在我國中小學樣本文化讀本中首次出現“漢字藝術欣賞”和繁體字識讀的專項教程。
此套教程的出版是基于“十一五”階段“國學教育‘專項研究的重大課題成果,已在北京市通州區、大興區,江西省上饒縣、山東省桓臺縣、青海省煌中縣、河北省灤縣、鹿泉市等實驗區規模試用。在”十二五“階段其教育科研由《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總課題組負責,由滕純、鄭增儀、陳晨、普穎華、張健等同志主持課題研究,其師資培訓由人教教材中心傳統文化教育項目辦公室承擔相關工作,北航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同時承擔面向全國教育系統“國學教育”本科學歷教育工作。課程實驗工作已具備相關實驗條件,相信隨著實驗區的進一步擴大,必將對中華民族偉大文化復興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