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下蜀鎮的巫德保原來在鎮政府工作,退休后一直賦閑在家。他從1999年開始養殖彩色兔,不僅獲得了成功,還開發出了彩色兔絨服裝,靠這種兔子一年有著100多萬元的收入。
1999年3月,巫德保替兒子到北京參加一個養殖交流會。會上,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專家提到安哥拉兔除了白色的以外,還有彩色的。這讓巫德保很是好奇。
會后他立即找到專家詳細進行了咨詢,得知彩色兔有著多種天然的顏色,用這種兔毛加工的服裝無需印染,更環保,開發前景看好。但當時還沒有企業專門從事彩兔毛加工,兔毛銷售是個問題,養殖存在一定的風險。
回到家后,巫德保對兒子談起了彩色兔。當時巫德保的兒子正養殖獺兔,經營情況良好。兒子并不想嘗試這個新玩意,但巫德保卻認為,彩兔毛開發價值較高,俏銷是早晚的事,應該搶占先機進行養殖。1999年8月,巫德保拿出家里的4萬多元積蓄,悄悄去了上海農科院,以每對2000元的價格引回了20對彩色長毛兔。一向聽話的兒子對父親的行動大為光火。父子倆因此鬧翻了臉。兒子一氣之下,讓巫德保自己去養這種兔子。
倔強的老巫決定養出點名堂讓兒子看看。他在兒子的養殖場找了一間兔舍,按照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開始了試養。2000年3月,巫德保繁育的第一批小兔子出生了,看著活潑可愛的兔子他卻怎么也樂不起來。原來,兔毛的顏色變淡變雜。養殖彩色兔就是為了用毛,毛色達不到標準就失去了使用價值。巫德保不敢大意,他嚴格按照同色相配的原則又試驗了幾批,兔毛變色情況依然沒有改變。無奈之下,他輾轉找到南京農業大學的專家進行請教。專家告訴他,彩色兔種兔的選擇非常嚴格,要經過幾代觀察確認其基因穩定后才能使用,以防止顏色變異,并不是隨便一只兔子都可以當種兔的。巫德保按照專家建議認真進行了種兔優選,問題迎刃而解。
2001年春天,巫德保的不少兔子毛已經長到了10厘米長,需要采集下來了。老巫先是按照常規方法剪,可煩惱接踵而至。剪白色兔毛沒事,彩色兔毛一剪,顏色又變淡了。巫德保很是焦急,沒日沒夜地呆在兔舍里研究。此時,老伴也開始給他幫忙打下手。2001年5月的一天,他的老伴突然有了一個重要發現:彩兔毛梢部顏色濃,越往根部越淡,剪毛時把顏色濃的部分剪掉了,下半截長上,顏色就淡了,因此不能剪毛,只能拔毛。經過反復試驗,巫德保終于掌握了拔毛的技巧,直到現在,他的養殖場還沿用著這種手工拔毛法。
到2002年初,巫德保的彩色兔已經繁殖到了3000多只,兔毛也存到了近1500公斤。他興沖沖地開始打聽彩兔毛收購廠家,但是沒有料到,兔毛拔不下來煩,拔下來了還是煩,根本沒有人收購。兔子養了兩年,見不到任何效益,投入卻在不斷增加,巫德保漸漸支撐不下去了。
老伴勸巫德保不能再干了,可老巫卻不肯罷休,他決定自己找廠家開發產品。他找了很多毛紡廠,可人家都因沒加工過彩兔毛拒絕了他。2003年4月,巫德保到河南鄭州尋找加工廠時,發生了車禍,腿當場被軋斷。
為了彩色兔,差點在異鄉送了命。直到現在,提起受傷的事,老巫都很傷感。但是傷剛一養好,他又開始為彩色兔奔波了。看到父親這樣執著,巫德保的兒子也被感動了。他陪同父親踏上了尋訪之路。2003年8月,當巫德保父子找到無錫一家毛紡廠時,情況終于出現了轉機。這家毛紡廠提出要與巫德保聯合開發彩兔絨產品,雙方利益分成,巫德保答應了合作要求。經過半年多的試制,2004年3月,第一批500件彩色兔絨衫問世了。
由于彩色兔絨產品新穎稀少,江蘇省的一些媒體聞訊進行了報道。雖然每件產品價格都在千元左右,但還是有不少顧客到巫德保的養殖場求購,老巫足不出戶就銷出了2000多件彩兔絨產品。讓巫德保煩惱不斷的彩色兔,終于給他帶來了收獲的喜悅。
如今,兒子也開始跟著父親養起了彩色兔,他們打算不僅將他們的彩色兔推向全國,還要推向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