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考,需要準備哪些方面呢?”我想這是絕大多數父母想問的問題。下面,是一名剛經歷過高三的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一點心得,分享給準高三父母。
1.明白孩子高考的真正意義
如果有人問“作為考生的父母,您的愿望是什么”,很多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高考中金榜題名。但如果被問到“作為一個普通孩子的父母,您的愿望又是什么”,答案可能更多的是對孩子身心的關懷?此葡嗤膯栴},卻有著不同的答案。其原因主要是“好成績+好學校=精彩人生”這一觀念已經深深扎根父母心里。
高考真正的意義僅僅在于成績嗎?考上理想的大學一定會換來精彩的人生嗎?答案是否定的。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看其是否具有強大的精神支柱,比如有足夠的自信、創新的思維、堅強的意志、積極向上的心態等。而培養、鍛煉這些素質應該是在高三學習的過程中,而非獲取高考成績的那一刻。
高考如登山,登山的意義不在于登至山頂,而在于登山過程中的努力、對山頂的美好遐想和途經的風景,甚至登山帶來的疲憊和辛酸,那種感受應該是登山人珍惜和向往的。所以,準高三父母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幫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艱苦耐勞、越挫越勇的精神。
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后天的培養,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長期生活在良好家庭環境下的孩子性格開朗,能夠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長期生活在不良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會心情壓抑、過度焦慮,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何才能營造適合孩子學習的家庭氛圍呢?是不是做到陪孩子挑燈苦讀、常常噓寒問暖、關心備至就可以了
過度的呵護往往會增加孩子的負擔和壓力。準高三父母應該營造一種舒適、愉悅、和睦的家庭環境。小到一個擁抱、一個鼓勵、一個微笑,大到一次全家旅行,都可以緩解孩子心中的苦悶和壓抑。
作為父母,應避免向孩子訴說工作和生活中的苦悶和煩惱,不要將不好的情緒帶到家中,而要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不管做什么,只要用心讓孩子感受到愛,就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起到積極深遠的作用。
3.做一名合格的傾聽者
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可以管束孩子的一切。其實這樣的觀點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非常不利。
溝通應該是雙方的,以平等為前提。一味的命令、約束、灌輸只能換來孩子的叛逆和不理解,后也就成了父母的“獨角戲”。試著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坐下來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聊天。當孩子訴說想法和觀點時,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更多地鼓勵他,引導他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而不是直接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父母也可適當與孩子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和困惑,一定程度上吸取孩子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既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將父母當成傾訴的選擇對象,而父母也就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
青春年少,壯志未酬,誰都渴望成功。我們深知結局很簡單,但過程更重要,也更有價值,因為那是一筆終身受用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