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電腦鼠走迷宮”國際邀請賽上,來自泰國的尹杰有條不紊地操作著,絲毫沒有陌生和緊張。他說:“因為這里的設備、環境和我們學校的魯班工坊一樣。”
尹杰所說的魯班工坊,是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技術學院合作建立的海外職教基地,也是天津市作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探索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向世界亮出的一張職業教育新名片。
中國不僅有孔子,也有魯班
說起魯班工坊的由來,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呂景泉講起了故事。他到東南亞國家走訪時發現,10多年前風靡一時的中國摩托車幾乎全被日本品牌取代。詢問之下得知,由于懂得中國摩托車修理技術的人才缺乏,導致中國車的維修服務跟不上。他還發現,在當地很多職業院校里,都開設有日本品牌摩托車的維修專業。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國企業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職業教育應全力助推。”呂景泉認為,“培養當地熟悉中國技術、產品、標準的技術技能人才,是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關鍵。”按照這一理念,天津市職業院校開始了探索。
2016年3月,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府大城技術學院共同建立的第一家魯班工坊正式揭牌。“大城技術學院提供場地,中方企業提供實訓設備,我們學校提供課程和教學標準。”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于蘭平介紹,“中方教師并不直接給學生上課,而是用我們的標準培訓當地教師,再由當地教師教授學生。”
很快,魯班工坊引起企業關注。把設備賣到印度的大連機床集團主動找上門來,希望在印度設立魯班工坊。2016年5月,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同印度金奈理工學院簽署了職業教育合作意向書,在1000平方米的場地上,建立了新能源技術、數控裝調、3D打印技術、機器人技術等4個實訓區。
“魯班工坊形式各異,但共同點是定位高,不再停留在師生互訪,而是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出牌。”天津第二商業學校校長劉恩麗告訴記者,學校與英國奇切斯特學院合作建立的魯班工坊,首次把中餐烹飪技術標準納入英國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在英國開展中餐學歷教育。更讓人振奮的是,這個資格認證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同樣有效,這意味著中餐培訓“走出去”有了“中國標準”。
“成熟一所,推出一所。‘十三五’期間,天津計劃建立10所魯班工坊。”呂景泉說,“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有孔子,也有魯班所代表的技術技能和勞動智慧。魯班工坊通過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方式,搭建起天津職業教育與世界對話交流的橋梁。”
中國職教送出去的,不能是外國模式
“職教合作,你應該去德國,怎么來中國了?”當初,印度金奈理工學院院長考察行程還沒開始,就被酒店里一個外國人給上了一課。
雖然是學校之間的合作,但是天津的校長們發現,在對方眼里,常常被泛化為“中國”。有什么理由讓別人選擇中國?這是開辦魯班工坊必須回答的問題。
呂景泉認為:“職教走出去,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空憑熱情,而是有這些年國家和天津市職教改革發展的積累做支撐。”
據了解,首個建成的泰國魯班工坊,其整個教學活動均依托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進行。在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記者走進升級版的魯班工坊——工程實踐創新項目體驗中心,這里的仿生機器人學習體驗區、電腦鼠走迷宮學習競賽區、能力源創新套件實訓區、自動化生產線教學區等都被復制到泰國的魯班工坊。“比如電腦鼠走迷宮,融合了檢測技術、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多項專業技術,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工程意識和工程技能。”于蘭平說。
“過去,我們往往習慣學習別人,不管誰來都是專家。現在,中國職教走出去,不能再照搬德國模式、日本方法。”呂景泉說,事實上,天津作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已經在現代職教教學組織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魯班工坊里,不僅有來自中國的先進實訓設備,也有來自中國的課程、教學標準和教學資源。近年來,天津市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開發試點工作,泰國和印度魯班工坊的幾個專業均采用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授課。“以工業機器人專業為例,我們引進世界著名機器人制造企業的認證標準,再結合中國實際,組織專家細化成課程,學生學習之后可獲得國際認證。”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維津說。
“大連機床集團的天津區域服務中心就在我們學校,有問題的設備送到學校,作為教學案例,由師生一起維修,企業人員也參與教學。先期來培訓的印度教師對這種雙師型職業教育很認可。”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戴裕崴告訴記者,“我們學校承擔建設的新能源類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也用在了培訓中。”
考察了德國、日本的職業教育后,印度金奈理工學院院長終又回到了中國。他說:“中國的實訓設備不遜于德國,教學理念方法有獨道之處,形成了適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道路和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樹立自信,倒逼自己做得更好
在“電腦鼠走迷宮”賽場外,泰國大城府副省長與天津市政府、渤海化工集團相關負責人正在洽談。“泰國有很多三輪摩托車,我們希望將其改造為新能源車。”泰國魯班工坊的新能源汽車展示,讓大城府副省長有了新想法。
今年2月,泰國政府向呂景泉和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芮福宏頒發了“詩琳通公主紀念獎章”。“魯班工坊的輻射效應正在顯現。”泰國大城技術學院院長哲仁說,“幾乎每周都有其他國家的人來參觀。印度尼西亞學生來培訓兩周,回國參加國家技能大賽獲得了一等獎。”
張維津告訴記者,印度的魯班工坊還沒揭牌,合作企業就從4家增加到8家,他們將與魯班工坊簽定訂單培養協議,畢業生優先就業。
“別人是跟著企業走出去,我們是帶著企業走出去。”劉恩麗說,“天津二商集團的醬油、茶葉、紅酒等優質產品都會隨著中餐烹飪課程一起帶到英國。中餐本身就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魯班工坊還設置了‘津門三絕’的永久展臺。”
“我們的職業教育真好到非要去幫助別人了嗎?并不是。”對此,呂景泉有著清醒的認識,“建魯班工坊,一方面是幫助職教樹立自信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倒逼自己克服不足,促進職教內涵發展的過程。參與魯班工坊建設的學校在國際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在專業教育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深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對此,劉恩麗感受很深。在和英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她體會到英國職業教育的嚴謹和規范:“800個學時,哪些用于講理論,哪些用于實踐,一旦定下來,絕不能隨意更改。這種嚴謹與質量密不可分。”
“要讓接受培訓的外國教師達到我們的要求,回國還能按照要求去授課,這比教普通學生難得多。我們的教師要做大量準備,對專業教學水平有極大促進。”戴裕崴說。據了解,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都完成了相關專業的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和雙語教材開發。
魯班工坊帶來的還有各國匠人的惺惺相惜和濃厚情誼。尹杰告訴記者:“我們的中文名字都是中國老師尹曉東給起的,私下里,我們叫他‘尹爸爸’。我希望畢業后也成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把在中國學到的技能教給泰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