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落實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天津市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目標的統領下,在國內率先創辦“魯班工坊”。
2016年3月,由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創建的中國首個境外“魯班工坊”在泰國大城技術學院正式落成啟用;2017年5月,天津市第二商業學校與英國奇切斯特學院集團合作建立的英國“魯班工坊”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在歐洲建立的首個“魯班工坊”;2017年12月,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和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天津所在地中國500強機械制造企業,在印度金奈理工學院建立了印度“魯班工坊”;2017年12月,天津市東麗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在印尼東瓜哇省波諾羅戈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建立印尼“魯班工坊”。2018年7月,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技術教育與職業培訓局設立巴基斯坦“魯班工坊”;2018年10月,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在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設立瀾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與柬埔寨“魯班工坊”;2018年12月,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葡萄牙塞圖巴爾理工學院合作建立的葡萄牙“魯班工坊”正式揭牌。截至目前,按照“一國一坊”的原則,天津市職業院校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7個“魯班工坊”,到2020年天津市還將在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埃及、南非等國設立“魯班工坊”。
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大行動”,在“實施能力建設行動”中提出“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可見,“魯班工坊”已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天津“魯班工坊”三年的建設實踐來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人才培養新動力。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越來越多,然而沿線國家經濟和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符合中方企業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比較短缺,極大影響我國海外企業的發展。同時,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到來,國際產業結構又進行新一輪布局和調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抓住當前國際產業結構變革的有利時機,積極優化升級當地的產業結構,也需要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技能水平。“魯班工坊”適應時代變革的要求,按照共商、共研、共建、共享、共贏的“五共”原則,與當地職業院校、企業或教育管理部門合作,通過開展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培養海外企業和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激發了當地職業院校辦學活力,促進了當地合作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也吸引了其他院校和周邊國家學生的廣泛參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本土化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是成為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新典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相適應,我國職業教育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積極主動向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先后學習和引進了國際勞工組織的MES模式、北美的CBE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英國的BTEC教學模式以及近年來德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和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等。經過40年的學習和借鑒,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已經走過了單純借鑒引進、學習了解國外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模式的初級階段,步入了從低水平國際交流與合作邁向高水平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階段。經過三年多的建設,“魯班工坊”形成了統一標識、統一合作協議、統一工坊設計標準、統一教學區域設計標準。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教學模式(EPIP)、工坊證書等一整套體現中國元素、中國特色、中國標準等的建設標準,形成了與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國際化不同的路徑和模式,極大地豐富了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內涵,為世界職業教育國際化樹立了新典型,提供了新樣本。
三是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窗口。“魯班工坊”被譽為職業教育領域的孔子學院。在傳播中國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和班墨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外人文交流。“魯班工坊”通過開展文化教育體驗、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等活動,促進了沿線各國師生對中國發展模式、國家政策、教育文化等的理解,提升了當地學生學中文、熱愛中國的熱情。雙邊或多邊還成立各種聯盟,如成立EPIP國際教育聯盟,開展職業教育學術研討會,促進各國之間的理解、開放和包容,構建起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機制,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技術技能人才。
四是成為產教融合國際化的新引擎。從辦學主體來看,世界職業教育有三種形態:一是自由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以企業為主體的職業教育,如美國、英國和日本;二是發展中國家的以學校為主體的職業教育,如我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三是企業和學校雙主體的國家,主要是以德國、瑞士為代表的部分歐美國家。我國職業教育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表明,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職業教育必須加強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教育與產業結合不緊密,人才培養“兩張皮”現象較普遍。“魯班工坊”學校與企業聯手走出去或與當地中資企業建立聯盟,開展訂單培養,提供了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典范,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有效引導了當地教育與產業、企業和學校的合作。
五是成為政府學校企業國際化交流合作的新紐帶。“魯班工坊”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就業,增進了世界生產力和福祉;服務于國際產能合作,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彰顯了中國改革開放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影響力。無論是我國,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重視“魯班工坊”的建設。“魯班工坊”的建設也加強了政府之間的溝通與對話、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了各國職業院校和政府、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國際化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課程教學資源的國際化,是發展中國家主動去學習、被動去接受的國際化。而“魯班工坊”的國際化與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國際化不同,是“一帶一路”的產物,是與企業一起走出去主動服務沿線國家、培養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的國際化,是帶著先進技術和裝備以及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到發展中國家建實體教育機構,按照“五共”原則,與發展中國家共享中國經濟和職業教育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辦學理念的國際化,是發展中國家先富帶后富的國際化,是發展中國家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