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凡世界上發展較快的國家,都十分重視職業技術教育。近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成就顯著。統計顯示,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國職業教育機構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計輸送近2000萬專業人才,為中國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各行業對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需求進一步加大。統計顯示,與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35%相比,中國的這一比例僅為5%。同時,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不理想,也加劇了相關人才缺口問題。
作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高職院校為何難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符合市場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是高職教育內容、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一些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失調,模塊化的實訓實習基地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專業建設缺乏前瞻性,導致學生所學跟不上市場發展需要。其次是就業準入制度未嚴格實施。中國本世紀初就發布了《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對整個工種實行就業準入,但在一些地區,就業準入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
職業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進步需要的職業教育制度。高職教育院校作為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應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積極創新辦學模式,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為此,高職院校首先應把培育“大國工匠”作為主要目標。中國正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鼓勵發明創造,又鼓勵把好創意變成高質量產品。高職院校應加大模塊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力度,通過聘請高水平技能大師親自教學、把教室建在車間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過硬的技術技能。只有逐漸形成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遍布中國各類型、各領域的企業,深入每一個制造環節和每一道工序,使大中小企業都能生產出精細化產品,中國高職院校的形象才能不斷提升,技能人才的出路才能越來越寬。
其次要加強和完善職業指導與就業咨詢制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指導是高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幫助學生正確選擇升學和就業,達到自我鍛煉、自我設計、自我推銷,把握機遇,才能引導學生朝著自己期望的目標邁進。
當然,政府也可以進行適當調控。據預測,中國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能為社會新增80萬至10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人才缺乏如今是制約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級政府可以通過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等,促進各種類型的技術人才就業。
今年10月中旬,中國上海獲得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舉辦權。如今,全社會開始注重技能工作、認同技能成才、投身技能報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氛圍日益濃郁。以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高職教育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高職教育院校必須搶抓機遇,樹立品牌,才能在新時代為中國制造邁上中高端水平、建立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