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校外補習升溫輔導班上還是不上?
校外輔導班究竟還要“火”多久
“放寒假了,周圍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校外輔導班,這讓我十分焦慮:報班的話孩子不能放松,不報的話又擔心開學孩子學習跟不上,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報輔導班呢?”日前,市民王女士致電新聞熱線,提出心中的疑問。隨后,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調查走訪。
記者走訪:寒假報輔導班成主流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成績不錯,原本她想趁著寒假讓孩子放松放松,帶著孩子出去好好游玩一下。但和周圍的家長及朋友聊天得知,大部分人都為孩子報了輔導班。“有上英語新概念、作文班的,也有上語文、數學等課程同步班的,聽說我不打算給孩子報班,他們都十分驚訝,勸我趕緊給孩子報上,說大家都上,我家孩子不上的話開學就會落后。”王女士這下犯了難,變得焦慮不安。
記者隨機采訪了11位家長,其中8位在寒假為孩子報了校外輔導班。經攀談得知,其中幾位家長是由于寒假無人接送和看管孩子,特意為孩子報了全天的輔導及托管班。大部分家長是因為擔心不上輔導班,孩子成績會有所下滑。家長們選擇校外輔導班時,有的先詢問朋友,挑選口碑好的培訓機構,尋找老師水平較高、較為正規的輔導班;有的則喜歡離家近、方便接送的輔導班,這類輔導班收費較低,有些能提供“小飯桌”托管服務。寒假期間,各科目輔導班大部分都是10天左右的集中課程,收費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為孩子報名多科輔導班的家庭在寒假要支出幾千元,家長還要擠出時間接送,不僅花費頗多,更付出了許多時間與精力。“本來我也沒打算給孩子報輔導班,但一打聽大家都上,擔心孩子學習落后,也只好給孩子報了。”一位家長說。
教育部門:多管齊下為寒假校外補習降溫
據了解,假期是校外培訓機構延攬生源、開展培訓的集中時期。中小學生寒假來臨之前,河北省教育廳印發了《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寒假期間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持續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對虛假宣傳、“超前超標”授課、私自設立培訓分點的校外培訓機構要嚴肅查處,對在職中小學教師變著花樣倒逼學生去校外補課,甚至頂風違紀自己開設補習班或到校外培訓機構參與有償補課的,要嚴肅處理。我市路北區學校應上級教育部門要求已全面停止早晚自習及假期補課,并于近日上線了“名師課堂”,以一線名師用網絡授課的形式,將學生在各學科普遍存在的知識薄弱點逐一突破,讓路北區的初中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免費學習,這一舉措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然而,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家長卻并未給孩子減負,仍選擇校外輔導班為孩子補課。這些輔導班良莠不齊,有些為正規的連鎖培訓機構,有的就是在小區民房內辦的無證輔導班。
專家說法:家長應走出教育誤區
為孩子報校外輔導班,作用有多大呢?記者就此采訪了省特級教師、唐山市第二中學教師安明哲和路南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師任婉英。他們認為,家長應理性看待校外輔導班,不應盲從,更不應將孩子學習成績僅寄托于上輔導班,否則會適得其反。教育不僅僅是灌輸課本知識,而應根據孩子年齡及各自特點,因材施教,發掘孩子的潛能,培養其良好習慣及優秀品質。家長應為孩子的生活留白,允許其在假期玩耍放松,而不是被各種輔導班填滿,不得喘息。
已有16年班主任經驗的任婉英老師表示,很多家長為孩子報輔導班是因為看到別的孩子在上,而盲目跟風。“雖然看不到補習效果,但這類家長一直認為如果不上輔導班,自己的孩子肯定更不行,結果家長和孩子都很累。”長此以往,上各種輔導班不僅侵占了孩子應有的玩耍和閱讀時間,也使得這類孩子在校時明顯表現得浮躁,反而耽誤正常上課,無異于拔苗助長。任婉英老師認為,整個小學階段都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階段,家長不應只看分數,而應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在假期,可根據孩子興趣,多參加文藝、體育活動,開拓視野,使孩子全面發展,這些有益的愛好將伴隨孩子終生。
省特級教師安明哲表示,輔導機構追逐利潤,與教育的本義相悖,比起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家長更應改變自己,走出教育的誤區。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成績優異的孩子多擁有進取心、意志力強等優秀品質,這是輔導班所不能培養的。同時,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這三大關系決定孩子的未來。其中親子關系影響基礎、長遠。父母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大,家庭關系不越界,各自努力做好的自己,才能互相激勵,互相感染,共同成長。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滿足社會需求愿望的外來動機作用短暫,而內在動機能起長效作用。因此,家長在生活中應觀察孩子個性特點,真正認識孩子,找準孩子的發展方向,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也就是內驅力,從而使其真正獲得學習的能力,令孩子受益終生。所以,找老師補課、上輔導班是舍本求末,是非理性選擇。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家長和孩子素質的逐步提高,校外輔導班終究會冷下來直至衰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