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校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工匠精神”是近年來我國的熱點話題之一,我國的許多傳統手藝已經成為文化遺產,由于找不到愿意接手的人,許多珍貴的專業技術都消失在了時間的洪流中,現代化帶來的便捷也必將帶來一些損失,比如一些古老工藝的失傳,好在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開始重視職業教育,下面就與河北技校網來了解一些具體情況吧!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及定義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并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由此可見,我國已經開始了由工業現代化向品牌打造的轉型,其實這個轉型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進行辛勤的付出,工匠精神要求大家具備高度的耐心,追求完美的態度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專一,在工作和生活節奏都如此快速的當下,擁有工匠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二、工匠精神成為高職學校的教學思想
高職學校一般都比較重視技能培養,培養工匠精神需要從職業思維,職業技能,職業道德三個維度來考慮,這也是許多高職學校始終在奮斗的目標。
職業思維就是對專業領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能夠深度挖掘行業特性,這就要求高職學校在日常的理論與實踐課程中把工匠精神的內涵滲透進去,對學生的職業思維進行潛移默化,水滴石穿,只有日復一日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才能收獲顯著成果。
職業技能自然不用多說,工匠二字已經充分說明了一切,能夠掌握核心技術才是關鍵,許多高職學校往往只會大批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卻忽視了學生完成的質量,就像達芬奇重復把雞蛋畫了千次萬次,最后才能成為舉世矚目的畫家,而大國工匠也要有重復做同一件事千次萬次的耐心和決心,這是取得成功的必經之路。
隨著大眾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在教學環節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如果一個人的職業道德敗壞,那么他走到哪里也不會受到別人的認可,職業道德是工匠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已經納入了大眾的考核標準。
三、工匠精神成為高職學校的文化體系
近年來許多高職學校越來越重視學校的文化體系建設,一個學校的文化體系就代表了學校在外界的整體形象,在這個輿論監督為主導的時代,學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輿論所支配,因此樹立一個正面的文化形象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工匠精神的核心精神非常適合做高職學校的文化主題,二者都是以技能提升為核心,思想引導為目標,立志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無論是在思想內涵上,還是在奮斗目標上,二者都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職業教育中還是沒有什么難度的。
四、加強工匠精神體系建設是關鍵
國家急需出臺相關政策保障目前擁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許多掌握精良技術的人才往往因為無法以技能謀生,而選擇隨便找一份工作,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這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其實我國的文化內涵深厚,有很多技術都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做出成績,如何進行合理的發掘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工匠精神制訂一套完整的培訓與考核體系能夠充分防止傳統技術的流失,并且可以將一些技術保護起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并進行投資,在傳承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能夠帶動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總而言之,工匠精神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未來可以依靠一些工匠進行我國的文化輸出,當然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專業的營銷人才,而高職學校也需要不斷提升辦學實力,立志為國家輸送更多優質的大國工匠。以上就是河北技校網為大家準備的全部內容啦,希望閱讀之后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哦!如果你對高職學校非常感興趣的話,也可以撥打電話詳細咨詢一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