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愿填報順序不正確
有機會沖刺熱門重點大學。然而卻分別把普通公辦院校填在了第1院校專業組。
在檢索投檔時,考試院會先檢索第1院校專業組,被專業組提檔后,將不再檢索后面的院校專業組,如果你第1院校專業組填的事普通院校,那就錯過了沖擊名牌重點大學的機會。
2、填報院校專業組數量太少
填志愿的時候,總有一些心高氣傲的考生,在志愿表上只填少量院校專業組,目不服從調劑!本科統考批次明明有(20個)院校專業可報,最后只填一兩個或兩三個專業組,這樣做非常容易滑檔或者出現見高分低錄的悲劇。
3、填報專業數量太少
院校專業組內只有一兩個熱門專業自己是感興趣的,那么就只填這些感興趣的專業就好了。但很容易被調劑到超冷門專業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影響自己大學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日后的就業。
4、不服從專業調劑
填報的專業太少了,而且大部分志愿都沒有選擇服從專業調劑!
雖然把每個院校專業組志愿都填滿了,但也不能確保能被這些專業錄取。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為沒有選擇服從專業調劑,而導致高分退檔,只能等待補錄。
5、盲目沖高
只填熱門公辦本科以及重點大學,雖然都選擇了服從調劑,但是沒有填寫較“穩”和“保”的院校,沒有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從往年的錄取形勢看,這樣盲目沖高是很容易滑檔的!
6、過于保守
和“盲目沖高”相對應的一種填報方式就是“過于保守”,填報的院校的往年錄取成績位次都比自己低,最終失去了沖刺好大學的機會,被低一檔的院校錄取。
大多數省份的平行志愿批次的志愿數量都比較多,完全可以做到沖刺、穩妥、保底兼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穩妥,導致報考太保守,失去錄取好大學的機會。合理的填報沖刺、穩妥、保底,往往都能不浪費分數,甚至有可能壓分錄取。
7、只看分數不看位次
每年美術統考、文化高考、考生人數、招生計劃等變量都會對錄取線產生重大影響,單獨參考往年錄取線是非常不合理的,參考往年錄取位次才是最合理、科學的。
但是,每年都有不少這樣的考生,他們只參考各校往年的錄取線,自己的投檔成績達到往年的投檔線就報考,沒有達到就不報考。并沒有對照投檔位次來填報大學,這也是常見的“自殺式”填報方式。
8、不注意單科限制要求
接近三分之一的優秀、獨立藝術院校都有單科成績要求,還有部分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對外語單科成績有要求。所以報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志愿填報預約中
若結果未達心愿,衡水名校高四復讀,開網即滿,名額緊急預定中
![](/uploadfiles/image/20240627/2024062717040807807.png)
了解更多高考升學規劃歡迎添加下方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