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選報中,不少考生家長對一些基本的常用術語知識缺乏正確的了解,造成面對眾多的高校與專業選報時茫然不知所措,為些,特將志愿填報中常用術語加以整理,方便考生家長學習與查閱。
1、調檔比例
是指某一院校調閱考生電子檔案數與計劃招生數的比例,在實行平等志愿的省份中,一般在105%-110%之間,并在各院校的《招生簡章》予以公布。
2、特征成績
就是考生的高考[微博]總分和政策性照顧分值的總和。如張某的高考總分是560分,省三好學生加10分,則張某的特征成績為570分。
3、省控線
也叫錄取低分數線。高校在招生中根據每個批次的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確定的一個分數線,每個批次錄取的考生一般不得低于該分數線。分為一本(文科、理科、體文、體理、藝文、藝理)線(也叫重點線)、二本((文科、理科、體文、體理、藝文、藝理))線、三本線(山西叫二本C類線)、高專(高職)線。
4、院校調檔線也叫投檔線(或校線
院校在該批低錄取控制線的基礎上,根據當年本校公布的調檔比例、考生報考人數、考生分數和本校在該省市的招生計劃確定的。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調檔線,同一院校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省份的調檔線都不相同。其中已錄取考生中后一名考生的成績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錄取線即校線。
5、錄取高分、低分、平均分
院校已錄取考生中第一名高考成績就是該校錄取高分,錄取的后一名考生的高考成績就是低分,錄取低分有時會高于院校的調檔線,有的會等于院校調檔線。院校已實錄的全部考生高考成績的算術平均值就是該校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溫馨提示:平均分并不在高分與低分二者高度差中間一半的位置,而是低于二者的中間位置,多數分布在20%-50%范圍內。院校錄取高分是熱門專業的錄取線,低分是冷門專業的錄取線。招生計劃越少,各年度平均分變化幅度就越大;計劃越多,平均分變化幅度小,越穩定。
6、志愿級差
是指錄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時的分數差額,或是某些院校在錄取二志愿和其它后續志愿考生時采取的一種限制性政策,它分為院校志愿級差和專業志愿級差。
7、志愿優先
就是優先安排第一專業志愿的考生,只有在已調檔第一志愿專業考生不足時才會考慮第二專業志愿的考生。
8、分數優先(成績優先
即在錄取專業時優先安排分數高的考生,從其第一專業志愿開始看是否錄滿,若未錄滿,就安排它在第一專業;否則就看下一個專業,依次類推。
9、按大類招生
就是將考生先按某一科類招進來,如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大一、大二不分專業,統一學習專業基礎課,大三時根據本人前期的考試成績和意愿,再進行院系或專業的選擇,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10、自主招生
是從2003年起開始出現的一種新的招生形式,主要是給試點高校提供自己選擇自己所需的“偏才”、“怪才”的空間和舞臺,自主招生是此類“奇才”另一類高考路。
11、保送生
是應屆畢業的省級優秀學生、全國中學生奧賽一等獎及國內國際著名大賽獲得者,按條件或程序、相關政策保送到高等院校,并在其所在學校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已錄取的保送生原則上不再參加高考。
12、特長生
是指具有藝術特長和體育特長的考生。
13、國防生
是指由部隊委托普通高校招收并簽約培養的大學生,國防生參加全國統考,嚴格體檢,提前錄取,在校時需參加軍事政治訓練,畢業后按協議入伍。
14、定向生
是指對西部九省及農業、林業、地質、航海、能源、建材、氣象、國防、軍工、解放軍等環境比較艱苦的地區和特殊行業部門,高校可按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定向招生、定向就業,如完不成招生計劃時可在該院校錄取分數線下20分錄取。
15、民族生
國家規定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邊疆、山區、牧區)的少數民族考生,根據當地實情適當降分擇優錄取,幅度一般在10分左右。
16、華僑生
國家規定對華僑、歸僑、歸僑子女和臺灣籍考生可適當降低分數線,由學校擇優錄取,主要院校有暨南大學[微博]、華僑大學[微博]等。
17、預科班
主要是為華僑生或民族生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這些學生能適合大學教學要求,在正式入學前先補習功課,熟悉語言,進行必要的專門教學。
18、少年班
經國家批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博]、西安交通大學[微博]等高校專門設立了少年班,招收15歲及其以下年齡就完成了高中學業的超常少年入學,超常入學少年參加高考,提前與有關院校聯系并進行面試等考核。
19、本碩連讀
為加速高質量培養人才,有些高校在本科4年學制上再延長兩年或更長一些時間,授予學生碩士學位,這種學制班級稱為本碩連讀班,也有更長學制的為本碩博連讀班。
20、免費師范生
錄取時選擇熱愛教育事業、有志于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在提前批次錄取,入學前與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承諾畢業后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學生在校期間免除學費、教材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免費教育師范生畢業后未按協議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的,要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并繳納違約金。
21、免費醫學定向生
國家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免費培養項目,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5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和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免費醫學定向生錄取,單獨劃線,在提前批本科錄取,若生源不足,重新征集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錄取。免費醫學定向主要招收農村生源,優先錄取定崗單位所在縣生源。學生錄取后、獲得通知書前須與培養學校和當地縣級衛生部門簽署定向培養和就業協議。免費醫學定向生安排在提前二批本科院校錄取后進行,單設批次。
22、“專項生”
為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貫徹落實學的十八大精神,增加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重要措施。山西省向面向中央確定的2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和1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招生。如北京大學[微博]8人,中國人民大學[微博]9人、清華[微博]大學[微博]9人等院校。
23、“地方農村專項計劃招生”
根據教育部(教學【2014】2號)要求,結合山西省貧困地區實際,實施面向我省22個省級貧困縣(17個省定貧困縣、5個插花貧困縣)定向招生。如中北大學[微博]50人,山西醫科大學50人,山西師范大學[微博]20人,山西財經大學50人等院校。
24、基地班
就是大學里的重點班,一般由國家專門撥款、專門培養某一方面的人才。學校設有專項基地獎學金、優先推薦基地優秀生免試直升碩士研究生,并選送部分優秀生到國外讀研[微博]深造。目前教育部在全國部分高校建立了83個“國家理科基地班”和“51個文科基地班”。基地班主要是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
25、志愿、院校志愿、專業志愿、高考志愿、無效志愿:
志愿是指考生的志向和意愿;院校志愿是考生對高等院校志向的選擇;專業志愿是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發展潛能對院校中某一個或幾個專業意愿所作出的選擇。院校志愿和專業志愿統稱為高考志愿,兩者是一個有機聯系、相互作用統一體,它完整地表達了考生希望就讀的院校和專業意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考生未來發展方向就業前景。無效志愿就是對考生投檔錄取沒有意義或無用的志愿,它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于考生筆誤或填錯或涂錯院校代碼,電腦無法按考生的原本意思顯示或運行;二是在同一批次院校志愿之間沒有形成梯度或反向梯度關系,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沒有被錄取,其后的各個志愿都不會被錄取。
26、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一志愿就是考生在第一批次中填報在志愿欄目中第一位置的志愿,是考生理想希望被錄取的院校志愿,其余依次類推。
27、平行志愿(也叫并列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成績優先投檔方式中各志愿之間的關系,是為了區別志愿優選投檔方式而派生出來的一個名稱。
28、梯度
就是生活中常說的樓梯的臺階,有些樓梯兩個臺階之間的高度差比較大,我們就說其梯度大;反之就其梯度小。在志愿填報中的梯度只表示兩個或幾個院校之間錄取線差值的大小。在志愿選報中梯度包括志愿梯度、院校志愿梯度、專業志愿梯度、院校志愿級差、專業志愿級差。
院校志愿梯度是指同批次各個不同院校錄取線之間的差值(即錄取線差距),以及同一院校非第一志愿與第一志愿或各個志愿之間的投檔線差值。梯度的大小用級差來表示稱為院校志愿級差。
同一院校不同專業錄取線之間形成的差值叫專業志愿梯度。考生地選報志愿時要注意使院校與專業之間形成合理的梯度,以免造成滑檔、進檔退檔或死檔的風險。
29、缺檔
考生在選報院校志愿時,考生家長心理受當年試題難度、招生政策、院校招生簡章和招生計劃、院校實力及認同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在批次低控制線報考某些院校的考生人數少于當年院校計劃而出現“缺檔”現象。
30、成績優先(平行志愿)投檔方式
其原則是:成績優先,遵循志愿。投檔前電腦依據全體考生成績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不分院校志愿)。第一名開始檢索,根據考生成績由高到低遵循志愿依次向下投放。在此種投檔方式中,錄取的決定因素是考生的總成績,幾個志愿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或平行的),但不是說各志愿之間的次序和梯度是并列或平行的。投檔時電腦只能從考生第一志愿開始檢索能否投檔,若第一志愿投不出時,電腦才會檢索第二志愿,依次類推。因此,考生在填報院校志愿時只要能拉開一定的梯度(即二志愿比一志愿低,三志愿比二志愿更低),才能確保不吃虧。如果梯度過大會造成高分低就;梯度太小,會形成無效志愿。注意不要形成零梯度或反向志愿梯度。
31、考生總分線增量(也叫線差
就是某考生高考總分與一本線或二線之差。線增線為正值時,考生總分高于所在批次省控線。反之,低于所在批次省控線。
32、院校錄取線增量
即某院校錄取線(校線)比相應一本線(或二本線)高出的分數。
33、“大小年”現象
是某些院校在歷年招生錄取中,報考人數(批次低控制線上)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引起該校錄取線較大幅度波動的趨勢。
|